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25

端午節正午能量水, 接!

Image
端午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從11:15--1:15,接了盆盆罐罐的水,洗衣,拖地,洗澡洗頭,也給鳥寶倆泡澡.....大家充滿正能量!  

最上得了台面的第一夫人

Image
  [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第一夫人碧姬(Brigitte Macron)25日搭機飛抵越南,準備進行國是訪問,但兩人正要走出專機時,碧姬卻用手推了馬克宏的臉,似乎是輕輕賞了馬克宏耳光,且由於機門已經打開,這一瞬間被曝露在媒體眼前,立即掀起熱議。馬克宏稱這只是夫妻間的玩笑,法國總統府也發聲緩頰,不過,這起「推臉」風波也讓馬克宏與碧姬相差24歲的師生戀過往再度受到矚目。 -------------- 我曾寫文批評過其 不倫 師生戀(見附文) ,既已修成正果,夫妻吵架,打情罵俏,實屬正常,在此就不吃瓜了。 盤點全球的第一夫人,我認為最上得了台面的莫過於彭麗媛了。 2013年,她偕習大大訪美時,我曾畫過她,刊在北美世界日報的《刁觀點》專欄。她的 歌唱才華, 天賦極高,她的美, 雍容 端莊。那時起, 我就特欣賞彭麗媛,12年來,喜愛有增無减。她長得就是一幅“國泰民安”的大氣! ------------------------ (同時間,歐巴馬夫人在一處募款會被民眾嘘,她當場變臉發怒, “你們只有一個選擇!” 是她說的原句。) 附文:  我對馬克洪師生戀的看法  (刊於5/17/2017 中國時報) 法國新科總統出爐,最引人熱議的不是與「馬卡龍」諧音的馬克洪,而是那位長他24歲、出身巧克力世家的祖母級夫人托涅。小甜餅浸巧克力,你濃我濃,無法敬謝不敏,因那超粘膩點心已一躍成了法式「主菜」。 川普比太太年長24歲,稀鬆平常;82歲楊振寧娶了28佳人,干卿底事?法國女作家莒哈絲66歲與小他30多歲的青年粉絲同居,平添文壇傳奇…何以馬氏夫妻的結合,卻令不少人反感?問題不在年齡差距,而是師生戀發生時她40歲,而他只有15歲。 2007年方修成正果的不倫戀,竟為馬克洪魅力加分,爛漫不羈的法國人認為一個「能在高中時就把到同學的媽媽,讓已婚育3子的老師離婚」的男子,應也可將桀驁的法蘭西手到擒來吧?其競選造勢宛如歡慶盛會,深獲憋壞了的年輕人認同。馬克洪的政治養成,或可歸功於熟諳戲劇、熱衷名流社交、為他打通人脈關節的老師情人。故爾,全方位解析她的人格攸關國運。 一張馬克洪攜妻下階梯時的怪異照片受到關注,只見他一面右傾與民眾握手,左手同時伸長牢抓著老婆。某行為心理家分析:就像個小朋友,一邊伸手拿巧克力,一邊還緊抓著媽媽裙襬不放,仍未脫...

遊園趣

Image
連雨,今放晴,風和日麗,遊園去。整座官邸幾無遊客,空氣瀰漫玫瑰花香,只聞老俩口,答嘴鼓,不亦樂乎!   走著,走著,又來到貴寶地....                                                                   喜洋洋 的冰激淋 今日糕點新添一隻小烏龜和一隻小蜜蜂

龍吐珠了!

Image
  英文名稱: Bleeding Heart Vine. 別名: Bleeding Hearts 、 Bleeding Glory Bower、Glory Bower)

《妄月》晉級複選

Image
 7/10/2025 後記: 在兩百多部初選的小說中,晉級複選的50部,已可證明這個故事好看。再下來,得獎與否,對本人的創作已無關了。 ------------ _ 親愛的作者您好, 恭喜您的作品《妄月》 順利通過 琅琅原創大賞初審,正式晉級複選! 作品同時可參與5/19~6/19的網路人氣獎票選活動,邀請您把握機會,多多宣傳哦♥️ ---------- https://reading.udn.com/story/act/bd_2024storyawards/?utm_source=ipcenteremail&utm_medium=bd_2024storyawards ---------------- 兩百多部小說参選,現晉級到複選階段共計50部。 網路票選,投票者不用讀,只要登錄投票,就有機會抽到三種獎品喔。 (瘌痢頭兒子是自己的好,我也給自己投了一票

Cheers!

Image
今天氣悶熱,來點西瓜,啤酒,冰激淋, “心涼脾透開”。 我喜歡擺盤                      他很配合擺拍 :)                           Cheers!

《白蛇傳》好好看!

Image
 5/18/2025 復興劇團的《白蛇傳》,又是赢得满堂喝采。熟悉的劇情,每回看,换人演,同樣引我入勝。 原汁原味的經典,就是這麽耐看! 當家花旦,輪番上陣詮釋白蛇和青蛇,在此就不一一報大名了,她們真的都很棒!還得特别讚美那八位男水妖,臉上的妝甚妙,一個個功夫了得! 上下兩場,不論文武戲,每幕都讓我全神贯注,目不轉睛,真是太值了!

再話西遊

Image
復興京劇團【5/17復興劇場《大話西遊》主演調整-公告】 原孫悟空主演魏伯丞;故調整為「侯」冠綸、「王」冠廷-【侯王主演孫悟空】-勢必不同凡響,請大家給予支持。 ------------------ 魏伯丞前往國光取經?意思是他跳槽到國光劇團了嗎?很可惜。才因國光推出《汪精衛》,有違認同,不再捧場。今後大概很難看到他了。 今天的“侯王”兩位新生代演員,身手的確也不凡! 不過,那段“悟空戰十八羅漢”,羅漢戴的面具太塑化,整體造型太誇張,有違京劇傳統審美内蕴。武打設計過於冗長重覆,多少稀釋了上半場的張力。 京劇求新求變,立意雖佳,但得在通過時代考驗的劇碼上精益求精,努力保持原汁原味,才是可大可久之道。  

兩幅畫評

Image
  想到我的一幅畫(刊於2010年北美世界日報),或可用來表現習大大的壓力山大,15年了,他還挺在那兒!  刁卿蕙 2025/05/12 16:31 這幅画2013年刊在北美世界日報。12年了,習大大仍在奮鬥,非常非常厲害!致敬! 這世界的所有經濟理論早就崩潰了,只剩骗術。我想許成鋼之流的“經濟學家”,大概在水下12秒就會掛了。說得一嘴理論的"學者“,都是纸上談兵的學習者,而非實戰者。 如何生存,如何讓每個百姓都能吃飽,考驗每個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對於習大大及其菁英團隊的努力,我予以肯定。 奉勸格主别再把精神放在極大化中國經濟問題上,畢竟你,連一顆米也生產不出來。 ------------------------ (5/16/2025 留言記錄) 《思痛錄》的發行,或可視為中國共產黨的“Confession”—一種對過去錯誤的懺悔與反省。 文革太惨烈,家家户户都有受難者,包括現在的領導人。所幸中國的人文底子太强,自省力也够,因為受過罪,了解人性,這才能在短短的數十年,振衰起敝,焕然一新。這種歷經苦難後的“民族復興”將會是成熟的可大可久。 MAGA, 不也在推動“國族復興”?遺憾的是這個國家没受過罪,富過三代的她只知道去反省别人,以致她的人道主義充满偽善。 也推荐一本類自傳紀實小說《American Tragedy》,作者Theodore Dreiser 是位美國作家,他與福克纳同受文學界重視。然而,福克纳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德萊賽的作品一度被禁,被圖書館焚毁,只因他的作品直面美式物質主義對人性的侵蝕,被認為帶着“共產主義”思想, 成熟的讀者讀了《思痛錄》,會由衷讚許中國擺脱過往的亮麗蜕變。而被好莱坞式官宣餵養的人,則會執著於她的不堪過往,不願,無法,也無力,深刻反思造成文革悲劇的大時代脈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國學者薩克斯,讓有識者對美國升起一线希望。

5/11/2025 留言記錄

 2025/05/11 13:02 前文您問:“滿足哪些歷史條件,國家才能自由化?“我反問:“真理,正義,自由”的人類集體存在模式,可曾真正落實在人類歷史上?“您尚未作答。 整個西方文明史就好像周伯通自個兒左手打右手,現單就以“主體”(Subject)這個名詞來看西方哲學的“互打”演變,再來談“自由”的定義吧。 主體的概念先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他說“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希臘社會逐渐形成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哲學,著重於主體的自主性。然而,長達千年的中世纪,人的主體性逐渐被神學所抑制,一直從文藝復興到啟蒙時期,新興資產階级取得話語權,高举人文主義,高呼”自由,平等,博愛“才又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扳回一城。 之後,就實現 “理想國”了嗎?到了後工業化社會,人的主體性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愈趋不堪,接下來就是無產階级革命的反擊了。 從笛卡爾,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到拉康,福柯,德里…. 光是這個“主體性“的名詞定義,西哲們就充份演繹了周伯通式左右手互搏的錯亂。 你要談“自由“?請先表明是以誰主張的”主體性“為立場,當你預設好對自由的語境,以上的大哲們就會給你南辕北辙的答案。那麽再談geist (精神)與宗教的spirit,可會有結論?這個看似開放性的討論,只會是原地打轉。 讀哲學,有其樂趣,一旦被繞進去,就不妙了。尼采精神分裂了,他難得清醒地說道:真理並非客觀存在的,而是人創造出來,甚至是為了權力意志的需求而必須創造出來的。 以之來看宗教神學亦可。你問,那麽我為何還如此堅信基督?讀哲學的唯一好處,就是它讓我看到以人為主體所發展出來的“理性“是多麽幼稚,脆弱與充满偏見。而人若要與最高層次的聖靈交通,就必須培養出辨别人類語言的假智,才能避開誤區與陷阱。 行文至此,我必須說,西方哲學裏最講直觀的,莫過於馬克思主義了。它的無神論,摒棄所有人為的“神神叨叨“,直指受造物自身。這樣說來,這反倒成為以直觀來”理解“神的最佳途徑了。

Chopin!

Image
 今天的音樂會是五月的最後一場,由鋼琴家辛幸純壓軸,獨奏馬水龍的《關渡素描》和蕭邦12首作品。我自承不太能融入前景,但聽蕭邦,就有如觀賞奥運游泳個人混合式的決賽,且是長度400公尺的那種。 能進入奥運決賽的就已是天賦異禀之驕子,奪金或得銀,那0.01秒的差距,不是普通觀眾的眼睛所能分辨的。 看頂尖選手,使出渾身解術,游出蝶式、仰式、蛙式和自由式,觀眾會看得血脈賁張。聽辛幸純演奏蕭邦,同樣激動,對我而言其琴藝已然臻化境,不能再好了。今總算近距離欣賞到傳說中的三度雙音練習曲指型,委實驚人!                            聽蕭邦是很耗體力的,音樂會一結束,就直奔老地方去補充熱量... 這家餐廳的豆花,要是能澆點薑汁就完美了。

老友相見歡

Image
 昨日天晴,和老友伉儷,享美食,踏青,聊不完的話,開心暢快。午餐日本料理,晚餐時間離太近,到了故宫晶華,不像我俩平日訓練有素,仍能大塊朵颐,老友們胃納有限。不過,當甜品一字排開,大家都嗨了,盅盅見底。 晶華故宫,環境清幽,看遠山含笑,每回來都讓我吃得合不攏嘴,餐點與服務均優,按讚啦!              在故宮買了個滑鼠板,好可愛!
  (5/4/2025 我的留言) 格主深受法蘭克福學派“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影响,應也知這個學派主要的構建理論就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解放人類”,達到自由訴求,尤其是其理論的“旨趣”。 無奈的是,該學派歷經三代的演變,自以為涵盖西方主流哲學,如黑格爾,弗洛伊德…卻成了一支為反對而反對的雜牌軍,對破壞旣有秩序高度熱情,卻没有能力有實際建樹。 阿多諾(Theodore Adorno)可謂是該學派的第三代的代表,其鼓吹的美學至今仍被許多藝術家奉為圭臬,他的哲學,簡言之,即是一種“否定辯證法”。黑格爾和馬克思雖也是在求否定,但較有變通,否定的否定,可以導致肯定。 Adorno則不然,他死磕到底,他的否定是绝對的否定,是永不含任何肯定的否定。當一派學說走到這份際上,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破壞,就只會是更深的破壞。 藝術家可以随意糟蹋前人的作品求自以為的創新,而一個國家能禁得起這樣的折腾? 貴文提到“ 歷史情境的巨大差異”這句話,您旣然可以接受阿根廷的歷史情境,為什麽就對中國的苦難無動於衷?總是一個勁兒將她往死裏打,不願正視其努力成果?全球有哪個國家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提升十四億人民的生計? 而中國才剛要站起來,全世界就壓着她的頭,要她跪! 看到中國的表現,我常忍不住紅了眼眶。 中國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進程,幸好領導者具辨别力的智慧,未放任西方那類“三手”革命理論肆虐,爽了理論家,滿足少數人的破壞慾,把全民帶向深渊。
Image
                                                       今晨摘了11朵茉莉獻上,感謝主!
(5/3/2025)我的留言記錄  貴文標題的用的“鏡像”,可是Simulacrum(類像,擬像)?這字在藝術界,尤其後現代主義很愛用,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學命题之一,因為它觸及 representation(再現)的危機。 繪畫/雕刻如此,語言學上更是容易以操弄符號直接來取消真實與客觀,流於虛無,以致人們無法確信自己能以語言准確地來“再現”現實。 我們可以這麽理解:“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思想付諸文字符號後,就已各說各話,衍生無盡的各式解讀,再加上時空變遷,早已不具原初的定義。 到現在還執著於“民主自由“和”共產主義“這八個字的人,其實已掉進一個與現實無關的封閉系统,他們依這兩個名詞的表面意義來建構自己的思想,自我强固意識型態,並以之來制约主體對客體的再現與理解。 格主的近期系列文章已充分演绎了Simulacrum 的陷阱—一種“仿真邏輯”的强化語境,結果就是進一步脱離現實。 我本人亦不認為“綠共”這詞可再現“民主進步黨”的沉淪,但這是呈現給那些認定“共產黨”就是代表罪惡,被這根深柢固語境所制约了人們,一種 “擬像”的語言。 以較容易被了解的類比擬像,來打破另個牢不可破的擬像—民主是神聖的--或許,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鬆動那種對“名詞”的執拗,較接近現實吧?

壓力測試

Image
 這兩頓本來是配合行程,要分兩天享用的,但昨天臨時有事,只得合併今天完成。 晚上喝完啤酒,他問: “吃的還好哄?” 滿臉通紅的我, 只能回以一聲飽嗝。 也算“壓力測試”吧,過幾天,先生的老同學伉儷從灣區返台,來去匆匆,多年未見,我們就安排類似的一天兩頓,讓他們體會台北的吃文化,看老友尚能飯否? (中午的起士蛋糕,和晚上的鲍魚燒賣,還不錯。不過,會從珍珠坊改到故宫晶華。 餐前参觀故宫是一定要的,在我看來,這是台灣的最亮點。)                                                                     (午餐 日式) (晚餐 粤式)

馨香

Image
                                             今晨摘了8朵茉莉,排成花環,獻上,感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