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25 留言記錄

 2025/05/11 13:02

前文您問:“滿足哪些歷史條件,國家才能自由化?“我反問:“真理,正義,自由”的人類集體存在模式,可曾真正落實在人類歷史上?“您尚未作答。

整個西方文明史就好像周伯通自個兒左手打右手,現單就以“主體”(Subject)這個名詞來看西方哲學的“互打”演變,再來談“自由”的定義吧。

主體的概念先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他說“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希臘社會逐渐形成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哲學,著重於主體的自主性。然而,長達千年的中世纪,人的主體性逐渐被神學所抑制,一直從文藝復興到啟蒙時期,新興資產階级取得話語權,高举人文主義,高呼”自由,平等,博愛“才又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扳回一城。

之後,就實現 “理想國”了嗎?到了後工業化社會,人的主體性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愈趋不堪,接下來就是無產階级革命的反擊了。

從笛卡爾,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到拉康,福柯,德里…. 光是這個“主體性“的名詞定義,西哲們就充份演繹了周伯通式左右手互搏的錯亂。

你要談“自由“?請先表明是以誰主張的”主體性“為立場,當你預設好對自由的語境,以上的大哲們就會給你南辕北辙的答案。那麽再談geist (精神)與宗教的spirit,可會有結論?這個看似開放性的討論,只會是原地打轉。

讀哲學,有其樂趣,一旦被繞進去,就不妙了。尼采精神分裂了,他難得清醒地說道:真理並非客觀存在的,而是人創造出來,甚至是為了權力意志的需求而必須創造出來的。

以之來看宗教神學亦可。你問,那麽我為何還如此堅信基督?讀哲學的唯一好處,就是它讓我看到以人為主體所發展出來的“理性“是多麽幼稚,脆弱與充满偏見。而人若要與最高層次的聖靈交通,就必須培養出辨别人類語言的假智,才能避開誤區與陷阱。

行文至此,我必須說,西方哲學裏最講直觀的,莫過於馬克思主義了。它的無神論,摒棄所有人為的“神神叨叨“,直指受造物自身。這樣說來,這反倒成為以直觀來”理解“神的最佳途徑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hilokalia-慕善集》讀譯進度: 2025/8/18

古典鋼琴自學記(繼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