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24

獨舞

Image
(圖1: 最高約203公分) 這三根柱子是我木雕系列的第一組作品。從沒想過要「出售」,倒是在非營利機構展過兩次。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展示後, 我對開展這檔子事便已倒盡了胃口,遂對M—我的偉大收藏家—說,等我死了,就把所有的作品,都燒了吧, 連同骨灰灑給隨便一棵樹。 對行銷作品毫無興趣。不缺錢, 懶得與人交際的個性,都是原因, 主要的是我認為這些成品是我個人生命消長的一部分, 可以與人分享影像,卻不能「割捨」。倒也不是敝帚自珍的心態, 我常對自己的創作過於苛求,有時連自己都看不上眼的;而是隨著年紀心態的不同, 常會對舊作有新的體會。那時的我在想什麼, 怎麼會作出這樣的東西?當時的我不盡然全明白的潛意識, 現在卻較能 看見了。等我更老的時候, 或許又會看到不一樣的訊息。我企圖藉由自己的作品,更瞭解我這旣無聊又神秘的存在。我一向對自己深感興趣。 這三根柱子,就常給我一種奇異的感覺。它們的由來, 本身就有點奇怪。那時住在舊金山,常一個人散步。從小走路有個改不掉的習慣,我會兩眼目光如豆,腦袋一片空白。走在本應熟悉已極的街道,卻常還是會轉向,等回過神,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時,就會找我認得的地標物,重新定一下方位。如果認得的特殊建築前剛好停了輛大貨卡,遮住了視線, 那就迷路了。 那天,這個睜眼瞎子走在路上,忽然停住了腳步。至今仍無法解釋為什麼她會停步且回頭看。五、六步遠的後面,放了個有蓋的PG&E大廢物箱,得下了人行道才可以看到三根柱子斜插著露出頭來。我心生一陣不忍:「長這麼高不容易啊!」接下來,我做了一件很不尋常的事。我爬進了鐵箱,搬開了壓在那三根電線桿上的雜物,一根根把它們給拖出來,然後分兩次把長達200公分的木頭扛回工作室。如果你曾目擊過一個女子,拖扛著骯髒的長木頭, 滿頭大汗地走在舊金山的陡斜街道上,那個神経病就是我﹝當時應該順便做個「末世近了」的牌子﹞。 這三根木頭實在有夠醜夠髒。發黑不打緊,底部沾滿柏油,身上還佈滿釘書針。每個神志正常的雕刻家都會告訴你,它們是不可雕的朽木。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從清除,去皮,雕刻,磨光,上油……未使用任何電動工具﹝我討厭機器﹞,全靠自己的一雙手和最基本的雕刻刀。可能因木頭曾浸泡過防腐藥劑吧?我的手嚴重過敏,起了發癢的疹子。整個創作過程漫長而痛苦,卻又時時帶著驚奇,與木頭的對應愈來愈強。怎麼磨光後才發...

些些兒感傷

Image
  在舊金山的工作室合影,背後那幅大作,以木渣屑制作的板畫,因太重,搬家時被我扔了。現在看照片才覺得還真不錯呢!相當美。 前方是淺浮雕黏土習作,灌成的石膏成品也不在了. 丟掉好多東西與作品,最珍貴的是照片,生活照,旅遊照,幻燈片...也成箱的扔,現在有點感傷。 人生驛途無奈的斷捨離啊!不過,新東西仍在快速地製造中,往前看。 不難理解我的畫作現在都是小幅的。小小的畫面,承載當下,記錄我的成長。

歐遊小記

Image
攝於德國Rottenburg.   較之前的歐遊照,這裡頭的我倆明顯“穩重”了許多,少了自助壯遊歐洲時期的風發,之後舊地重遊,一次比一次意興闌珊,德國尤其愈見蕭條,現在四匹馬也拖不動我再回訪了, (自助壯遊期) 放了些照片在這裡:  ctiao的部落格 (Berlin Zoo) Seefeld, Innsbruck Austria 奧地利 (再去奧地利,服裝講究,美麗不可方物,hahaha...)                                                                                                                                            愈來愈平實! 剛又找到一張,不看背面,連自己都忘了是在哪兒。蒙地卡羅Monte Carlo 的早市!看服裝就知是哪個時期了。我們好像特別愛拍當地市場。 為精簡行囊,春夏秋冬的衣服是洋蔥式的穿法。夾克兩人輪流換穿:)看瑞士馬特洪那張就明暸了。    後面那幾個疑似扒手,先生把霹靂包揣到前頭。                              

IU 校園

Image
那年冬天與他回訪母校(IU),在校外旅館住了近一個月,天天逛校園,聽音樂會。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的音樂學院與茱麗亞齊名,校園每天都有各式的免費音樂會,學生發表會,個個才藝驚人。 IU校園非常漂亮,MBA在他當年入學時,還是全美排名前十大耶! 歷史證明這位高材生的眼光真的很獨特---我個人,單方面,一直覺得我就是他的最績優股! 住在校園外的這家旅館,“Scholars  Inn", 是我最難忘的住處之一,古意,樸實,潔淨。很遺憾它不見了,現google 只有同名的餐廳。 房間內部陳設

感恩!

Image
                                            感恩節與型男共餐,左邊那位是大餐後的我...
Image
 在自己格裏品香:) 我的第一件石雕作品,曾獲校內美展首獎。之後,捐給舊金山某非營利文化機構拍賣作慈善了。

山不改,人未變

Image
  那年自助遊到瑞士,住在山頂上,陽光太強,戴上草帽和墨鏡,盯著看馬特洪山,天天看。非滑雪季,整個旅館空蕩蕩,還記得在餐廳外的露天座,望著山,和他對飲啤酒,我竟只喝了一杯就醉了,滿臉通紅趴在桌上,還記得服務生忍笑的模樣,很糗 。 此後跟團到瑞士兩回, 就沒再“攻頂”了。 PS .先生記得我們住在那山頂旅館不只三天!
Image
  腓立比書 3:13-14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Brothers and sisters, I do not consider myself yet to have taken hold of it. But one thing I do: Forgetting what is behind and straining toward what is ahead, I press on toward the goal to win the prize for which God has called me heavenward in Christ Jesus.

幾張課堂照

Image
  回應格友文章,一時興起,翻拍了幾張美國大學及中文學校授課時的照片,回味一番。 越來越年輕了 - 金大俠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看得出刁教授/老師,很受學生愛戴哈,連年教學評鑑特優喔!) 大學課堂講授亞洲藝術史 一個日本留學生送我謝卡 中文學校的美術課

馬賽賽不賽? 賽啦!

Image
 udn格友這篇文章勾起馬賽回憶。留了言才發現不能C&P到本格。 找出舊照,呼應一下。 馬賽賽不賽? - 四妹在台北 - udn部落格

四「茱」重奏

Image
  2024/11/22  音樂會,四位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兄妹,合奏莫扎特和舒曼。好聽極了! 聽了“四茱重奏”後,又參加了布斐大合唱。回到家,滿足地開始練琴,不知怎地,感覺好像有點小躍進,很高興!

2024/11/20

Image
  (oil painting on canvas, 40x50cm, 2024) 除了鳥兒,我也愛畫馬。這回默觀冥想的對象,參考的是唐三彩的明器。畫家不宜在旁叨絮內容及創作意念。觀者得自行進入畫境。 另,想到一篇有關馬兒的舊文,跟此圖有點關係,收在一本神秘的散文集子裡.... 一些馬兒的詩與事

一些馬兒的詩與事

Image
(所附的文章提到“我的馬術是受過訓的”,找出幼稚時期的照片品香一下...)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鄭愁予作 等待的歲月,是一朶朶不動聲色逕開的蓮花; 季節更遞 ,原本平滑柔軟如緞面的那顆心, 漸漸地被悄然掉落的蓮瓣夯實了,寂寥的夜裡總會氤氳著藍氣。 像是門前那條月光下的青石街道。三月的一個晚上 ,凝滯無風,窗外的那棵柳樹的花絮也不飛舞了, 記得曾折枝送別良人…..帷幔裡的她, 起身到窗邊透氣。這時剛好有個人騎馬經過,瞥見映照著嬋娟的靜好容顏,驚為天人。他頓時扯住繮繩。被迫掉過頭的馬,步子驟亂,石板路上達達作響的踏蹄聲,呼應了騎士澎湃的情愫……砰!這時,女子把窗扉關上了。顯然這個騎馬的不是她所等待的,她的他,不騎馬,是用走路的,她只認腳步聲。於是騎士悵然離去,一場美麗卻錯誤的邂逅。 詩的美,是不能以白話重描的。過重的炭筆總會模棱了原該凝鍊精緻的線條, 煞了些風景, 澆冷了繾綣的餘溫,也可能完全錯譯!喜歡這首詩,是因為那匹馬。沒了這串場的角兒,整首詩可能就淡漠無味了 。「我達達的馬蹄」帶進了活力, 給了騎士血氣,讓人對這個過客產生了好奇。他打江南「走」過,那等待的女子似是舊識, 而他經過她的窗扉, 探頭探腦後, 故意「蛩音不響」,然後撒馬就跑?這演出大異前趣,不再是多情浪漫的騎士,而是個登徒子了。 鄭愁予的這首詩,透著宋詞裡頭的那股子幽雋, 很是迷人。也曾三月下揚州, 知往日詩歌情懷不可追,只能在胸臆間揣想舊世界裡的煙橫水漫,蘭舟容與,與風塵中的寶鞍嘶騎﹝當然與古人神交之餘, 也不應錯過今人的揚州炒飯﹞。馬,在古詩詞裡扮演著極重的角色。牠出現在不同的場景, 載負著人的各種情緒。牠的動作, 毛色,以至身上的配件, 不但要暗示主人的性格、心情、 身份、社會地位,也須提點融和整首詩的色調。譬如, 那個說「悔當初,不把雕鞍鎖」的女子, 肯定要比 「悔教夫婿覓封侯」的那位活色生香些。前者的情人, 很可能是個「踏楊花過謝船」型的俊俏公子哥兒; 後者的夫婿,很會打躬作揖, 長得很經典的尖嘴猴腮。 再看看這句...

★2024/11/18

 今天一早開機,發現我的 tiaoart.blogspot 的瀏覽數字,非常有趣。5個4,是天使數字:) 所有時間 44444  本月 1474  上個月 2356  ------------- What does the number 44444 mean? In summary, the angel number 44444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symbol that signifies spiritual growth, divine connection, and angelic support.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o stay focused, trusting in the divine guidance leading towards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數字 44444 代表什麼? 總而言之,天使數字 44444 是一個強大的靈性符號,代表靈性成長、神性聯繫和天使的支持。它提醒要保持專注,相信神的引導,邁向靈性的開悟。

又見常玉

Image
  一次次地被吸引前來看常玉,一次次凝眸讚嘆:增一筆太繁,減一劃平庸,至雅,不見俗。 2020年我為他寫了本長篇小說《天才的印記--常玉外傳》,由爾雅出版社發行紙本書。如果你自認對常玉的生平耳熟能詳,或許該來看看另一個天秤座畫家--我,是如何來描繪這位頂級的天秤座天才,如何揣摩其性格心態,如何進入其可能的生命向度。 看著他的成長與凋零,你參與的不僅是東西藝術史,而是跟著見證了近乎全面的近代文化史。 歡迎試讀: 長篇小說《天才的印記--常玉外傳》第一章試閱及其他 (留言記錄2024/11/16) 常玉的畫真的好看,耐看,風格辨識性極強,看似容易,但一仿見俗。 他在法國的墓地到現在還只是租借的,實在被剝削得很慘。看那些以他為名的週邊“文創產品”,竟然還包括襪子!看得很辛酸。 國立歷史博物館當年陰錯陽差免費得到常玉大部份作品,真該對畫家有所回饋,為他買塊永久墓地,不過份吧?

St. Cecelia and a Magpie

Image
oil painting on canvas, 40x50cm,2024/11 St. Cecilia 聖則濟利亞 ,這位 早期基督教中最著名的女性殉道者。她的 瞻禮日(feast day)就 在11月22日。 藉著繪圖來「瞻仰」聖徒, 冥想其殉道的意義, 是我的禮敬方式。  在她底下,畫了一隻喜鵲。 就我所知,magpie可能是人類賦予最多文化象徵意義的鳥類了,東西方人們對牠的愛憎分明,一如其羽色。據說牠 是唯一照鏡子可以認出自己的鳥。 就靜靜欣賞吧。 註1: St. Cecilia 聖則濟利亞 , 3 世紀羅馬人,是天主教、聖公宗、東正教等敬奉的基督教聖人,被視為音樂家和基督教聖樂的主保聖人。她的瞻禮日(feast day)在11月22日。 註2:瞻禮日這個系統源起於非常早期的基督教傳統, 每年紀念 殉道者逝世的日子,也是在天堂出生的日子--拉丁文稱做:dies natalis(出生的日子)。

爵士化古典

Image
 把蕭邦和貝多芬爵士化?旣存古典音樂的含蓄細緻,也帶了爵士樂的自由奔放特質,這五人團體另 闢 蹊 徑,予人耳目一新。 鋼琴家林亮宇為愛貓所作的曲子,輕鬆俏皮,非常可愛! 聽完音樂會,到老地方用下午茶。台北布斐現已進入戰國時代,之前價格訂得太高,菜色沒進步,人數銳減,可想而知了。

祝福

Image
  之前,我在此留言表示在”試聽“某個基督教講壇,勤作筆記,迄今逾月。 大部分的內容相當不錯,學到了不少神學知識,但這兩天開始出現幾個我個人不太認同的觀念。 我仍會繼續”試聽“下去,略去過度的人為解經處,純為自我進修,不予推薦格友。 Bless! (2024/11/20) ------------- 救恩是通過單純和美德來達成的,而不是透過神職的榮耀來達成的,神職要求我們有天使般的生活方式。因此,你們或要像天使一樣冷靜,在思想和目標上超越世界和肉體,以這種方式攀登通往天堂的階梯;抑或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因害怕而迴避神職中的崇高地位,害怕一旦證明自己不配,就會墮落。 那麽請選擇俗人的生活方式,因為這種生活方式所帶來的接近神的程度,絕不比神職遜色。--《慕善集》 如果你和我一樣,很難走進“教會”,為免自己陷入無知,那麽更要專注在讀經和祈禱上。 最近我發現一個講壇,每天花半小時“試聽” ,感覺頗正派。講員不稱自己是牧師,以弟兄相稱,一同研究經文,內容相當具啟發性,由內至外,散發一種沉靜的氣質。 已近一個月,仍在“試聽”與判斷,目前尚不敢妄自推薦這個頻道。願神祝福你! (邊聽邊作的筆記,感謝那幾位神學飽滿的弟兄)

我看「同婚」

格友轉貼了兩篇文章,我表達了我的看法。 https://blog.udn.com/kkuo0810/181266832 2024/11/06 10:55 LGBT訴求的確愈來愈超過,已然侵害了人類社會好不容易才建立的秩序。不久前,我在自己的blog留言,才指出“性平廁所”的荒謬與罪惡。台灣向來以歐美馬首是瞻,想必很快會呼應德國的這股妖風。 同性戀無罪,罪在性放蕩;誠然是基因使然,但這不應該成為對抗大多數人權益的理由。 受了“性解”潮流影響,本來不是gay的,受了誘惑而被掰彎,玷污了自己的身體。大陸近年AIDS大流行,是該嚴加控管這股邪風。   https://blog.udn.com/ctiao/5392575   (同性婚姻之我見) 這圖刊於2011年世報的《刁觀點》專欄。所附的文章,或可釐清我對同婚的觀感,我並不反同性戀。 事實上,由於我擁有美好的婚姻,讓我對同婚有相當的同理共情之心。讓有情人皆成眷屬連理,是美事,也有助於社會安定。 但,對於那些鼓吹性解的團體及個人,我就相當反感了。他們不僅玷污了自己的身體,更得罪了神。
Image
  1:2 和合本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but whose delight is in the law of the Lord, and who meditates on his law day and night That person is like a tree planted by streams of water, which yields its fruit in season and whose leaf does not wither- whatever they do prospers.
Image
  詩篇41:11-12 因我的仇敵不得向我誇勝,我從此便知道你喜愛我。你因我純正就扶持我,使我永遠站在你的面前。 I know that you are pleased with me, for my enemy does not triumph over me.Because of my integrity you uphold me and set me in your presence forever.
Image
  詩篇 32:1-2(大衛的訓誨詩。)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Blessed is the one whose transgressions are forgiven, whose sins are covered.Blessed is the one whose sin the Lord does not count against them and in whose spirit is no deceit.

紫鈴藤開花了!

Image
  2024/11/2  這兩天颱風來,沒注意到紫鈴藤在花架上方悄悄綻放,一陣驚喜!  好花採得瓶供養,伴我倆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