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4
Image
  颱風來了,瘋勁不小,只好把檸檬樹上的最後四顆果子摘了,以免落到別人家...

平安

Image
在暴風雨中迎接黎明,油畫裡的青花瓶,這個受造存在的被造物,靜靜在畫架上回視。 取材明瓷造型,可能是外銷至中東的,青花蜿蜒的瓶身中央,原有幾個看不懂的阿拉伯文,我猜應是與「平安」有關的吉祥語。 瓶,平,諧音。 這個圓型花器,本身就是顆心,一朵花 ,再插上任何姹紫嫣紅或金枝玉葉,都嫌鬧。我以基督教的符號融入:Pax—Peace(平安,和平)。 迷人的文明,脆弱的想望,願平安無恙! (註) 在基督教禮儀中,「Pax」是拉丁敬語 「pax vobis」(「祝您平安」)或 「pax vobiscum」(「與您和平」)的縮寫,用於天主教彌撒、路德教聖儀和西方東正教彌撒。 拉丁Pax, 音近 box.
Image
  詩篇 25:7 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記念我。 Do not remember the sins of my youth and my rebellious ways; according to your love remember me, for you, Lord, are good. ----------------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信基督,成為全新潔淨的人,沐在神的榮光中,何等甘美! 願三位一體的神--耶和華天父,主耶穌基督,聖靈--也與你同行。 不要避讀舊約,不要避開耶和華的名。 (詩篇29:1-2) 29:1 和合本 (大衛的詩。)神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 Ascribe to the Lord, you heavenly beings, ascribe to the Lord glory and strength. 29:2 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以聖潔的(的:或作為)妝飾敬拜耶和華。 Ascribe to the Lord the glory due his name; worship the Lord in the splendor of his holiness.
Image
今早我跟著唱,二鳥寶在筆電前接著輕聲喊媽媽,很是天人合一!  
Image
 (10/27 留言記錄) 但使醇酒能醉客(上) - 旅途的印記 - udn部落格 (我在愛丁堡)
 (10/24 留言記錄) 宇宙何其浩瀚, 即使有 Einstein 的超大腦容量也裝不下。 他對哲學與神學的興趣不亞於科學研究,留下不少宗教觀論述。貴文提及“難怪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定要他選擇一種宗教,他選佛教”,我不知他是否曾說過這麽絕對清楚的話,他的科學精確,但對宗教的語句常是模棱兩可,甚至常是自相矛盾的。 早年他的宗教觀接近泛神論,尤其著迷 Spinoza 的決定論 / 因果論,這較接近東方佛學思想,倒不見得他會選擇佛教為其信仰。 他對猶太教和基督教 / 天主教的“人為教義“與教堂 / 教會組織迭有批評,他的宇宙宗教觀,在晚年逐漸出現“回歸“的論調,在世的最後一年,他說道:「如果我不是猶太人,我就會是貴格教徒」。他否認自己是無神論者,卻也否認皈依了天主。 他雖認為宗教與信仰相輔相成,但亦避不開二者的相互扞格,他無法證明,卻又無從否認。他的腦袋很忙,靈魂很躁動,這是太聰明的附帶作用吧 😊    
Image
詩篇  17:14 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 By your hand save me from such people, Lord, from those of this world whose reward is in this life. May what you have stored up for the wicked fill their bellies; may their children gorge themselves on it, and may there be leftovers for their little ones. 17:15 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或作: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 As for me, I will be vindicated and will see your face; when I awake, I will be satisfied with seeing your likeness. ------------- 今晨讀到這兩節,有點感觸。 我們志願無子族,最常遭遇的冷嘲熱諷就是:“老了就知道了!”  對這類人而言,兒孫之福的最大定義就是:老有倚,終有靠。然而,”兒孫”畢竟非二維平面的樣版,他們是機靈的立體,各有自己的心思與打算。或許,全心投入他們成長過程,能填充日常生活裡的細節,看似豐富熱鬧,讓人錯覺那才是生命的意義。有期望,就難免失落。 人,最終要面對的是自己。而始終看顧人的,只有神。

五重奏

Image
 今天的鋼琴五重奏,或壯闊,或升華,或激越....美不勝收! 為這些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喝釆,也為他們有舞台,有正職而慶幸!

畫:古典與現代

Image
       2024/10/11  oil painting on canvas   ( 題外話 ) 早上 po 了這幅聖潔白玫瑰,下午餐廳送上桌的擺盤就是一朵白奶油勾出的盛放玫瑰。 白玫瑰的象徵:純淨,天真。 回程出了捷運站,人來人往的道上,看到一本面朝上半開的書,我走近,歪著頭看是啥?竟是一本英漢對照的新約聖經!我從地上拾起這本口袋型的全新贈閱書,擦淨,噴了酒精,就揣進兜裡了。我很高興,覺得這真是天上掉下了的最棒禮物! 走入人生下半場,是一場全新的體驗,我喜愛我日漸銀白的長髮,感到一種從頭開始的潔淨。青春雖美,短暫中卻帶著混濁,在經歷了時間之光的洗禮後,在荷爾蒙退潮後,腦殼裡的智性,也跟著清澈了。 老,真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恩典,神為我們設計了這個階段,讓我們更容易走近祂,更容易像祂: 純淨,天真 。 願所有的“老朋友”,都能珍惜這段人生最重要,最關鍵的寶貴時光。且讓往事隨風,迎著標竿,穩穩地走!       -----------*---------- 改造“禮物”的封面,心曠神怡! (註:這是基甸會的贈書,或許因免費,才有人不懂珍惜吧.)
Image
  轉錄箴言到blog雖結束,個人的《晨起讀經》依舊。箴言有整部聖經最完整清楚 的誡命,須一讀再讀。 守誡命,實踐美德,祈禱--是通往神性的法則。願你我信仰堅定不移 宜謹守誡命,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因為祂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与平安,加給你。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1,5)

TSO-《藝術家的生涯》

Image
                                                                           1896年原版海報 說好不再進這座首善之區的最醜表演廳,但為了10/6這齣歌劇 《 波希米亞人》 ( La Bohème) , 我和先生忍著嫌惡之情再度光臨。這棟建築外觀像顆瘤,裡面的粗陋更是令我嘆為觀止:建材低端,工法隨便,空間浪費,動線嚴重錯亂!美感雖有主觀之嫌,但觀眾的集體感官是客觀的: 座位窄小,有人往裡坐,全排都得起立闔上座椅,才擠得過;中場休息,廁所不在表演廳的同樓層,得爬樓梯!從沒見過哪裡的員工這麽辛苦,他們得不斷高聲指令--疏散尿急群眾,長龍就沿著樓梯站。不論男女,抱怨聲此起彼落。上次我只爬了一層,這回人多,得更上層樓。 忠告:來這裡不宜盛裝與會,因為你想尊重表演者都不行,高跟鞋可免,最好穿球鞋。身手不俐索,膝關節不好使的, 尤其得注意台階,非常陡,很危險! 不入流的表演廳,所幸有一流的表演者撐起場面。今天的節目頗為精彩,餘音繞樑。 【音樂會簡介】 紀念義大利歌劇大師浦契尼逝世100週年,TSO繼2022年《奧泰羅》後,再次邀請義大利指揮馬可.波米( Marco Boemi )及阿根廷導演馬里歐.龐帝吉亞( Mario Pontiggia )攜手合作,演出浦契尼淒美愛情傑作《藝術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亞人》)。 情節取材市井生活,浦契尼以他敏銳的藝術覺察緊扣劇情和臺詞譜寫動人旋律,生動詮釋19世紀末法國拉丁區文藝青年窮困但浪漫的生活,觀眾迴響熱烈,遂於歐洲掀起追劇風潮。1896年首演至今,《藝術家的生涯》一直是各大歌劇院當紅劇碼,其中男女主角互訴鍾情的詠嘆調〈多麼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更是百年來所有男女高音終極曲目。 呼應臺北的都市風情,導演龐帝吉亞將以20世紀中期的巴黎為藍本,在懷舊時髦的氛圍中,搬演浦契尼傳世經典,歌...
(2024/10/6 留言記錄)   “聖經包含四樣東西:誡命、教義、威脅和應許。”一位七世紀的神學家這麽說,他同時也指出“"耶路撒冷是非物質存在的屬天知識;在它裡面,和平的願景可以被冥想。"--《慕善集》 也就是說,把屬天神國硬要套在某地上,並奉為聖地,這行為本身就是違悖神的旨意,怎可要耶和華或阿拉為此背書,揹黑鍋呢? 同源同根的三大一神教,兄弟鬩牆,宿仇難解,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出自其教義。懲惡揚善的誡命與教義是相通的,本身並不會產生問題,而是扭曲的人性,以神之名,放大投射神的威脅與應許,為的是鞏固自身的“地盤“與權力欲,以致污名化了神。 武力消長,更進一步強化了團結抗外的“基本教義“,弱勢的一方因面臨族裔滅絕,恐懼才益甚,當人的思想庫裝滿了抵抗與報復的惡念,就不可能有正信。 這帳怎能算在耶和華與阿拉頭上? 要矯正基本教義的偏邪,化解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衝突,只有從改善民生經濟這點開始著手,強者得分杯羹,修正西方資本主義的贏者全拿,不虐待鄰舍。 世人不論族群與信仰,得保持腦子清明,不受強權的話語權術所洗腦,本諸良心良知,判斷是非,共同努力化解人類社會的衝突,而非藉操弄恐懼來引戰。 不管是否以神之名,恐懼的確是很有效的仇恨催化劑。

默觀 冥想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