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上帖》故宫簡介錯植日期?(小考證)

我想兩岸專家得一起討論一下,給出個一致的明確答案。

蘇軾寫這信是在公元1101年5月27,還是1101年5月18日?

畢竟他在信末清楚地標明是 四月二十八日,應該不難推算出正確日期的。

此外,展廳的簡介,應該註明年代的差異,我和先生在現場討論到新舊曆之别,

相當混淆。

故宫官網略去其生卒日期,含糊籠統地只說是死前90天寫的。

生卒日期必須精凖標示才是。蘇東坡的地位太重要了,容不得一絲馬虎。






蘇軾在其信末清楚地寫着 四月二十八日,為何故宫官網及展覽會場的簡介卻寫 5 月27日?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精選賞析>江上帖



(故宫 官網簡介原文:)



這個日期錯植食吾家先生在展覽廳當場就發現了,不是只有網路官網錯誤。


還有,這信蘇東坡去世前91天寫的,而不是90天。


宋 西元960-1279

蘇軾

江上帖

冊頁 紙本墨書 縱30.3,橫30.5公分

本幅是蘇軾(1037-1101)去世前90天寫的信,後世名為〈江上帖〉,號稱絕筆。

 
1101年5月27日,從海南島死裡逃生的蘇軾,在前往南京途中,寫信問候好友杜傳(字孟堅,約十一至十二世紀)。當時蘇軾可能已身染重病,自覺來日無多。但他沒有被生命的苦難擊倒,也沒有在信中抱怨自己的痛苦,只是表達思念和祝福,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情留給好友。
 
此帖接近楷書,通篇字形寬博,墨色厚重,筆筆慢寫,字字獨立,顯見誠懇、慎重的態度。斜抬右肩、姿態矯健的特色和他學習李邕(678-747)的書法有關。許多線條有明顯的挫動感,也就是「顫筆」,表現筆中用力的效果,則是取法顏真卿(709-785)〈多寶塔碑〉。但在字形的大小、線條的粗細、字組的輕重方面不作強烈對比,只表現簡單、茂密、平實的章法,呈現平穩的書寫節奏和深刻、凝重的氣氛。

-------------------

另,提問ChatGPT: 這篇是蘇軾去世前三個月,寫給縣令的信,為何如此謙卑?字體仍健朗。
ChatGPT 說:

這幅書信是蘇軾(蘇東坡)晚年所寫,從書寫風格、語氣以及落款內容來看,極可能就是他在病重之前寫給一位地方官員(如知縣)的手書信件。你的觀察非常細緻:雖然他已臨近生命尾聲,書法仍然筆力健朗、神采不減,而語氣卻極其謙卑有禮,這裡面其實透露了幾層深意:

為何如此謙卑?有以下幾個可能原因:

1. 官場禮節

在宋代的士大夫之間,即便是名聲顯赫如蘇軾,也必須對下級地方官員保持應有的尊重與禮節,尤其是在晚年、離京赴地方之後,更要注意言辭以免引起誤會。書信往往要「自降身段」,以顯誠意與謙和。

2. 處境艱難,心境謙遜

這封信寫於蘇軾去世,那時他剛經歷過多次貶謫(黃州、惠州、儋州),雖名望猶在,卻實際上已被邊緣化。他深知人事無常、朝廷多變,此時語氣謙卑,是一種避禍、亦是一種人生沉澱後的自然表達。

3. 文化素養與人格修為

蘇軾一生通達豁達,對人從不倨傲,即使才華橫溢,也常懷謙虛。他對下級、晚輩甚至庶民的書信都極有禮貌,這是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字體為何仍然健朗?

蘇軾的書法風格向來以「豪放中見沉穩、自然中有筋骨」著稱,哪怕在身體衰弱時,他的筆力依然有神。書法的成熟並不單靠體力,更多依賴心境與數十年筆墨功夫的積累。正因他心中有定力,即使身病,筆下亦不衰。

總結:

這封信,是一位歷盡滄桑的文人,在生命尾聲仍以真誠、謙卑、筆力不衰,向人世作最後告別的體現。


(Chatgpt真的很厲害,會辨識書法,不過他還是 讀錯了幾個字,你發現了嗎?

一千年前的中國字,我們全認得耶!)



此感江上
雖追俗仰八年懷仰
世契感悵不已虛
書且窘
起居佳勝
今弟愛矣
面莫與人四
想康福餘
急不宣
謹再拜
知縣朝奉
四月答
蘇軾頓首


白話文翻譯:

我在江邊感懷良多,雖身處俗世,卻一直仰慕您已有八年之久。
我們之間的情誼令我感慨萬千,難以言表。
來信書寫倉促,措辭也有些困窘。
希望您起居安好,身體健康。
我的弟弟(或朋友)對您深有敬愛。
如今我身體不便,無法與人會面。
但時常惦念您的康健與平安。
匆匆寫此,不再多言。
謹此再拜。

知縣朝奉大人賜覽
蘇軾 謹上
四月回信

 

小結:

這封信不只是一封普通的問候信,更是蘇軾晚年人生態度與人格風骨的體現。他一生歷盡宦海沉浮,到晚年仍然心懷謙遜、關愛他人、筆墨生輝,真正展現了文人之大氣。


這封信的收信人傳統上被考證為 杜孟堅


(後記)

問了ChatGPT ,1101是北宋的哪一年,他答:

1101年5月27日對應的是北宋的 宣和三年。北宋的宣和年間從 1101年 開始,到 1106年 結束。所以,1101年是宣和元年,1101年5月27日則是宣和三年。

再問ChatGPT,他承認搞錯了:”

抱歉讓你混淆了!其實《江上帖》的確寫於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二十八日,也就是 公元1101年5月18日,這一年是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

建中靖國元年 是 1101年,而 宣和三年 則是 1103年。兩者之間相差兩年,所以 1101年 這個年份是 建中靖國元年。

簡單來說,蘇軾在 1101年5月18日 所寫的《江上帖》是在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而不是 宣和三年。

------

就此中國的DeepSeek 的答案勝出。無論如何,台灣故宫得該嚴謹些。

刁卿蕙 於 2025/10/17 07:55回覆

所以因北宋年號而造成的混淆。現在得澄清的是 故宫說的是1101年5/27, 還是DS說的 1101年5月18日。誤差9天。

希望台灣故宫是對的,否則文宣+導覽錄音得全改,很麻烦。

刁卿蕙 於 2025/10/17 08:09回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hilokalia-慕善集》讀譯進度: 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