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25

萬千寵愛

Image
 今與遠道而來的侄兒一家在潮品集聚餐,好開心!  我太喜歡”姑奶奶“這個稱謂了( grandaunt :)   ”我是你姑奶奶!”真正重量級! 英俊的他們,美麗的我們!

繁花不落

Image
 今日飲茶,嘆當局茶杯風暴, 願在野黨挺過這一關,國泰民安! (餐館裡的藝術品,以“退修的湯匙”焊接而成,繁花不落)

不懷舊便當

Image
  路過台北車站,特别去買了“台鐵便當”--記憶裏的好滋味。不記得上回吃是幾年前了。
Image
  箴言 27:1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Do not boast about tomorrow, for you do not know what a day may bring.

小小劇中劇

Image
 今天的午間音樂會,兩位年輕音樂人結合了類Vlog的投影、電子合成聲音、薩克斯風...營造飄忽斷離的女性記憶,某種放大隱私的小劇場,實驗風格强烈,相當小眾。 坐我左側的一位年長男士,一開始就打盹,中場突然跟我小聲地說:「我身體不舒服。」坐我右手邊的先生聽到,側身問:「需要我幫忙扶你嗎?」那人没答腔,逕自起身離開。 散會後,先生有點擔心那位男士:「他看起來很衰弱,希望他没事。」 我答:「没事的,他只是受不了這種音樂。」 又到了老地方,享受吃不腻的傳統美食

讀《齊瓦哥醫生》

Image
  從小到大,不知看過幾回電影《齊瓦哥醫生》。男主角奥瑪·雪瑞夫那雙靈氣的琥珀色大眼、蒼茫的雪景、春風中的花海,伴随着深情的主題曲《拉娜之歌》款款輕訴…一幕幕,一聲聲,猶如黑膠唱盤上的溝痕,淺淺刻入每個懷舊的老靈魂。 毋庸置疑,大衛 ·連 導演的這部電影已成為史詩級中的經典, 雖然製作技術不能與現在並論, 敢重拍者委實不自量力,除了難覓超越原男女主角氣質的演員,屬於過往大時代悲情下的含蓄愛情,亦無法撥動重口味當代男女的心弦了。 在舊書店找到蘇俄作家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 1890-1960)的原著,近600頁,中文譯者群列名15位,我花了近一個月才「蠶食」完畢。記得青少年時期曾暗下豪語,要讀遍世界名著,一頭栽進文學之海,載浮載沉至今。如今不復青春少艾時的「鯨吞」精神,銀髮閃耀燈下的我,鼻梁掛着老花眼鏡,勉力逐字啃囓,有些驚訝,有些了然。 驚訝的是原著故事情節牽强多岔,文句粗糙冗碎(非翻譯之過),竟能被一部電影精簡收拾得令人蕩氣迴腸;了然的是,完成於1956年的小說,在蘇俄被禁,文稿偷渡到歐洲出版,旋即在1958年得到諾貝爾獎,緊接着好萊塢於1962年發行電影,跨文化感動無數觀眾,這其中的政治運作力量,不容小觑。 從1889年到1929年展開的《齊瓦哥醫生》,叙述俄國混亂時期一個男子的愛情,小說中他有三段婚戀,最深刻的就是與拉娜那段有實無名的浪漫史了。回憶情節則在作者書寫的50年代,聰明的大衞·連並未重塑彼時錯縱如迷宫的歷史氛圍,那委實會成為票房毒藥,所有書中不堪的髒污場景,全都高度美化。 讀了維基,其中有段叙述:「齊瓦哥身處遊擊隊的情節中,小說中曾提及李伯留殺害瀕死的遊擊隊隊員。齊瓦哥在逃脫後,他的馬匹被一群無家可歸的小孩殺死作為食物。當齊瓦哥經過一群小孩之中,小說亦曾暗示這群小孩吃掉他們父母的屍體。」 我並未在中譯本讀到,或是被删節了,還是我打喝欠時跳過了? 在網上找到一短視频,重温那一次次的砰然心動。尤其齊瓦哥和拉娜在圖書館重逢的那刻,光線的處理細緻動人,滿腔的愛慕與思念,盡在不言中。而原作裏的這段,兩人明知對方在,卻拐彎抹角未照面。 曾寫過一篇文章,比較幾部由小說改编的電影之良窳,這部《齊瓦哥醫生》在我看來,就是屬於青出於藍的傑作了。 (7/17/2025) 延伸閱讀:也談小說改編影劇《金翅雀》《少年Pi》與《英倫情人》 http...

可愛的小鳥,但是....

Image
  清晨有4、5 隻綠繡眼勤快來訪小園,連我站出去,近距離對視,竟也不怕,好像我才是不速之客。我猜又要來作窩了。這些相中“貴寶地”的鳥兒,年年來來去去,不依不饒。我愛看牠們,但小園太小,牠們衛生習慣實在差,也是擔心野生的牠們帶菌傳給我的大小乖,只得屢屢摘了牠們初成形的巢,還掛了紅球警示。 每聞聲唧唧,必放下手邊工作,立即去欣賞牠們輕靈的曼妙嬌姿,永不嫌棄,尚祈原諒如此不仁不義的我。

今日潮品集

Image
 7-eleven

兩個視頻

Image
  一只眼睛看世界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lIvJxkexQnKTsf9 😆 http://xhslink.com/m/6rb9ElTcXw2 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Image
  箴言 27:1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Do not boast about tomorrow, for you do not know what a day may bring. ----------------- 1. 不要為明日自誇: 指出了人的有限性。即便人的計畫非常美好,現有的條件也足以完成此計畫,人也無法保證它必得到實現。這句話清楚地揭示了人必須謙卑。“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16:9)。 ──《聖經精讀本》 2.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明天並不掌握在人手中。真智慧是為未來作計畫,但不要對將來誇誇其談、把握十足,自信命運由自己作主(雅四13~15);也「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太六34)。「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十六9),應當活好當下的每一天,把工作的計畫和果效都交托給主。而當我們為未來「殷勤籌畫」(二十一5;二十四27)的時候,應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四15)。──《聖經綜合解讀》 馬太福音 6: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雅各書4:15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 雖然在俗世毫無榮顯,  我倚靠神,所以有喝不完的蜜 ....(給您参考)
Image
     (May 2024)

經一事,長一智

Image
 (9/7/2025)udn 琅琅小說大賞複選的評審團之一來自“三立”影視。 近日該媒體傳出醜聞,揭露長期不堪的“文化”。 由於評審階段,我很用力在反大罷免,很可能是被評最低分的那個。 感謝主,我的小說落選! (7/8/2025) 對這次的比賽,老實說,我本抱着一點希望,從初選的206部作品進入複選的50名,頗不易。 我把這事放進我的祈禱裏:如果合適我,請主成全。若落選,那就一定不適合我了。 就在前夜,在没啥風的情況下,這幅畫突然從牆上掉落。我有些疑惑。 今天得知未入決選,我鬆了一口氣。感謝神的預先提示。 有些人與事,表面看起來似乎美好,但長遠看來對自己的屬靈成長並無益處,我心領神會主的帶領。 這是當時牆上掛的9幅畫。卻只有這幅突然掉落。 每次發生這類小事, 我並不會認為那一定就是神給的sign,“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12)。 每件事都有正反意念,有些看似“負面”的事,其實也是神所允許的試探。時刻儆醒,保持心的純正。 ------------------------------ 本人以真名發表的長篇小說《妄月》参加琅琅大賞,並未晉級決選。 参賽期間,我並未迴避表達政治觀點,希望不致影響評審公正性( 三立,泣! )。 我依然覺得這是部相當好看的原創獨特小說,若有出版社有興趣發行,歡迎來函 arttiao@gmail.com 封面油畫 刁卿蕙 繪 ------------------------------------------------------ (後言7/9): 在收到琅琅代表的回函後,秒删在udnblog 訪客簿上的相關回覆,無關機密,僅在此記錄。 (給琅琅大賞負責人的公開信:) 公布決選名單從7/4延至 7/7-7/8,無異議。 直到剛才7/8 下午4:00, 我才看到入選名單。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來函詢問的人: 請問如何才能把作品立刻下架? 若之前早已決定了名單,何必在4天前,十萬火急,要落選者也寄《意向書》合約?並規定7/7 中午12:00前以正本寄達? 為了印出那4张纸,與是否要跑到邮局寄信,我大费周章。(中間還跨周末兩天!) 貴平台的作法,讓人不解,也不敢恭维。 刁卿蕙 敬上 2025/07/08 17:15 回覆 剛收到回函。與本人本質不合。我已去信...

良心

Image
  薩克斯教授所說,每字每句出自良心肺腑! 美國要是多些這類的智者,絕對會成為人類文明的真正偉大燈塔!

今天很熱鬧

Image
 

清雅小竹/筑

Image
  這株文竹愈攀愈高,已成小園的後起之秀。噴水池後的柏樹愈長愈茂,是小園的元老。 每天看它們一點點地變化,滿心歡喜。 文竹,原產於非洲南部,學名Asparagus setaceus,又稱雲片竹。 側柏(Thuja orientalis L.) 別名側扁或黃心柏,原產地為中國大陸。小枝細小扁平,垂直展開的模樣狀似孩童撐開的手,所以日本人稱之為「兒手柏」(konotekashiwa) 每天清晨在這兒享受一杯現磨咖啡,感謝天父! 我在這裏讀經寫作。 這書桌是李敖先生生前所贈。 曾是鄰居,他搬家賣屋時,我正好找到這處工作室,我這兒有不少他的傢具呢。 保存良好,願他安息。

法喜充滿與福杯滿溢

  我很少看台灣名嘴政論,無論政黨,都不過是同温層的自我强化。如同宗教,一旦一個人心有定見(或因家傳,或因個人機遇),就很難被convert (皈依)。 以UDNblog 為例,至今還未見過哪個拜佛祖的,因格友間的熱络交流,不吝相互讚美,而改信基督的。表象的敬語,僅是人際的禮貌,全然不關屬靈交流。 「異教徒」彼此間的吹捧,不論真心與否,本身就是在宣誓自己的「信仰包容」,好話說得愈多,愈强化自己的信仰真確,人格高尚。下了格子,拜宫廟的仍是對眾神明求願,信基督的仍只向其唯一真神祈禱訴情。 格友們信仰不同,表面能維持和樂,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這種「包容」雖膚淺,卻是良善可取的。 或可以之來解台灣與中國的統獨情結。 「民主與專制」被少數政客、寫手、名嘴操弄,已然上升到了宗教層次。當經濟繁榮時,大家良性交流,彼此尊重;一旦,經濟窘迫,人人自危時,畫下的界線就成了鸿溝,主要心理是害怕自己的資源被搶走。 小政客擔心榮顯不保,商人怕經營關係消失,名嘴/ 寫手憂慮再無舞台揮灑… 大家都怕來了堆各方面條件都優於自己的「異鄉客」搶走了嘴邊肉…這種恐懼,促成了信念的愈發執著。 死命抓住「民主自由」這四字來對抗「專制極權」者,旣自我說服,也在强力「傳播恐懼」:上天堂或下地狱,就在于你的信仰/ 理念够不够堅貞。 這種訴諸恐懼的信念,果真是正派宗教與真民主制的精神? 中共修正主義治理下的中國,比之被玩殘的民主制社會,實在高效能太多了;然而,對比愈强,那些旣得利益者抱残守缺的執念卻愈重,甚至不惜引戰來個玉石俱焚— 反正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搞得稀爛,或還可捞些好處,到時拍拍屁股走人,說不定還可留「芳」百世呢。   全球經濟走向衰頽,没有任何國家可倖免,但卻只有中國不斷地被「詛咒」,那些成天高揮人道主義的旗手,對於關税戰下陷入苦境的中國人民,難掩幸災樂禍。連最基本「哀矜勿喜」都做不到的他們,所宣揚的是會是何種制度,何種信仰?   兩岸同文同種,原可携手雙赢,卻總被外族見缝插针,搞得人心大壞,治安大崩。 原因就是在被「民主自由」這四字緊箍, 掐住了 自己。 原本可七十二變的靈活孫猴子,腦門被鎖緊,頭痛欲裂,能不發狂嗎? 如何解開緊箍?脱除被政客製造的魔咒?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分辨真正對自己好的正向信念。不管你拜佛或信基督,要相信自己的良善可以扭轉自己的命運,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