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了!

 

今天音樂會是鋼琴與長笛合奏。其中伯恩(Francois Borne,1840-1920)所編寫的「卡門」長笛幻想曲(Carmen Fantasy),如長笛家洪敬婷所言,是首長笛炫技曲,包含了歌劇《卡門》曲式結構的菁華,長逾十分鐘,自是精彩絢麗。

鋼琴家楊千瑩演奏前,簡介了巴哈的平均律。我知道十二平均律曲集在西方向來被喻為鋼琴曲目舊約聖經,但對於“賦格”這個深奥的名詞,從來就没搞懂過。聽了楊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示範,我好像摸到一點兒邊。回到家繼續Google, 卻讓我大吃一驚:

十二平均律的發明者是朱載堉(音玉)。 是明代著名律學家、歷學家、音樂家。 他不僅創建十二平均律,還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樂器。 所以,十二平均律是中國的文化產物。

今天可真是長知識了!






(WiKi)"西方真正掌握十二平均律,並非斯特芬,而是梅森,比朱載堉(1536—1611)晚了數十年".

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1821-1894)在所著的《論音感》一書中寫道:「中國有一位王子名叫載堉,力排眾議,創導七聲音階。而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的方法,也是這個富有天才和智巧的國家發明的」。李約瑟說:「朱載堉的平均律公式可以被公正地看做是中國兩千年來聲學試驗與研究的最高成就......第一個使平均律數學上公式化的榮譽確實應當歸之中國」

---------

我相信赫爾曼·馮·亥姆霍茲這位德國的嚴謹科學家之言。是朱載堉首創,經由當時的耶稣會傳教士帶回西方。這解釋了時間落差。

至於批評者,如美國學者弗里茲·庫特納(Fritz A. Kuttner (1903-1991)並不具專業訓練及背景。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hilokalia-慕善集》讀譯進度: 2025/8/18

古典鋼琴自學記(繼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