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紅書
(2025/1/25)又到了年尾反省,向來自我感覺良好的我必須承認:我沉迷小紅書。
過去一年,每天平均一小時,我會不停地刷屏,間或咯咯傻笑。除了愛看寵物貓啊狗啊鳥啊小烏龜...與人的互動,更迷上看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邊吃飯邊嘮,他怎會這麽能吃,這麽能講? 看他拿筷子精準夾起豌豆,看他自己夾起一塊肥肉往嘴裡送,還邊告誡媽媽:「這個妳不能吃,會發胖!」。他的詞彙庫跟滿桌菜餚一樣豐盛,變化多端,從半年前形容「大野狼酣睡了」,到昨天「我細嚼慢嚥,不狼吞虎嚥」。小嘴咂巴咂巴,一臉正經。
有美國TT難民問他嘴巴不停地都在說些啥?有人回覆,文化隔閡,無法翻譯。
目前就只能看出這個雙頰紅潤,個性開朗,體格實壯的小男孩會吃,能吃,會嘮的天份,還不知他以後會不會知天文造火箭。留言區有人說:「這孩子我要看他一路上北大!」我只希望他保持營養充份,繼續在愛中成長,一輩子開開心心,勿忘初衷地吃和嘮,成為一個自信健康的人。在我眼裡,他是「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具像。
我還特愛看那些DIY改造老破小住房的視頻,不管是下鄉墾荒或城市蝸居,看著這些資源有限的年輕人,憑雙手與巧思,打造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我享受他們辛苦的過程。有一對小夫妻硬是把一個破敗的農屋打造成一處比南法還南法的莊園,居然還自製了一個華麗的雕花鋼琴!看他們把一個二手電子琴放進裁接準確,與真鋼外型分厘不差的琴盒裡的那一刻,我雙眼肯定在發光,這是我看過最有意思的DIY作品了。我細細研究他們所分享的製圖,即使自詡手作功夫不差的我,也只能徒呼負負了!在我眼裡,這些勤奮,聰明,不怕難的青年,比之能造潛艇的「國之脊樑」菁英毫不遜色,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見識到了起而行,實現夢想的能力。
昨天又刷到一個令我目瞪口呆的視頻,幾位年輕人表演踢毽子。從小我就仰慕那些能連續踢超過10次毽子的人,現在看著這些男女生,或後空翻,或倒掛金鈎,或一字劈腿…隨著精準踢中的悶響,看那一小枚羽毽,滿場飛,硬是不落地,「驚掉下巴」已不足以形容手機前我的呆樣。我也認為這項運動應該納入奧林匹克運動項目。
我預測TT難民很快就會退潮了,「老外」要是能理解那個小男孩的中文程度,看懂小夫妻的DIY能力,見識到踢毽子青年的神乎其技,除了像我這種純欣賞者,那些想在小紅書上掙流量的網紅,還真得靠本事才能較量得過這類「中國特色」,才能搏得眼球。而經過長年「小紅書--生活指南」訓練的我,也練就了刁鑽的火眼金睛,有料沒料,兩秒就能判定。
這樣說來,看小紅書不僅有娛樂之功,還能增廣見聞,了解時事。年尾的反省就此告一段落:一小時的沉溺,有其必要。
(2025/1/25)
--------------
(2/15)
今又看到了那個小男孩的視頻。
再如何天真可愛的孩子,若受到過多關注,難免質變。感覺孩子開始”驕“了,擔心他有網紅現象,得提個醒。
幼幼童百無禁忌,但我認為得開始教育餐桌禮節了。譬如,生了病得用公筷母匙,滿嘴食物,不可說話。我想當孩子滿3歲,自我意識強了,父母就應該停止錄像與大眾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