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繁花》想《天才的印記--常玉外傳》
1. 久未追劇,新春看陸劇《繁花》,烟火氣十足。没讀過小說原著,看了劇才真正了解上海方言之生動潑辣。
我們處在視聽刺激的時代,少有人能沉静咀嚼繁花落盡的--不響。
如今「要再將『影像』利用文字重新視覺化」?在王家衛這類的導演的運鏡下,怕是只能--不吭不哈了。-----(2/14 在他格留言)
2. 昨晚(2024/2/15)終於看完了30集。讀了片尾字幕,才知這影集用了不只《繁花》一本原著,還買了其他書的版權。
難怪有些劇情頗不合理,不過瑕不掩瑜,總的來說,是部好看的戲。聽說王家衛拍了三年,把演員磨到快發瘋。
太多鏡頭與營造的氣氛,不脱其之前作品的套路,可謂是《花樣年華》美學的延長版。這戲被譽為時代劇的天花板,那群優秀的演員辛苦算是有了代價;但,這部戲或也可能成為王家衛風格的封頂之作?
不知有誰可以告知王家衛,我的這本小說可能會是中外影劇史上最難拍的時代劇,看他敢不敢接...
(ps 剛才發現《繁花》的美術設計是才華横溢的葉锦添!)
重讀我2010年的文章 :"一個普通觀眾看葉錦添的「新東方美學」
https://blog.udn.com/ctiao/4306036
3. 我看要破《繁花》此時代劇的天花板,只能靠《天才的印記--常玉外傳》了!
另,阿寶(寶總)在”夜東京”炒菜架式,和在“至真園”品嚐--干炒牛河,
那幾幕像極了我在小說中對男主角陆瑜(常玉)的描述!
我可没看過其他人有這麽寫過干炒牛河的...
刁卿蕙 於 2024/02/16 22:10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