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24

人的素質

 昨天的外食是回台以來經驗最糟糕的一次,五星飯店菜式仍如往常,只是旁桌的一家四口邊大吃邊狂咳擤鼻,去取食時也不戴口罩。我們快速用完餐,放棄之後的甜點咖啡茶,落荒而逃。 誇了我區那名敬業體貼的中年女服務生,我讚美她:“妳的氣質很好!”,她笑著回答:“謝謝,妳很有眼光!”。把找的零錢和發票都留下,希望她中獎。逃離餐廳後,和先生聊了她兩句,他感覺她之前有可能任職主管階級,那股氣質與自信仍在。 是人,決定一地的素質。

Merry Christmas!

Image
  對我們而言,在主內,每天都是新鮮的一天,歲歲年年。感謝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為人類承擔了所有的罪與罰,讓信者得以享受神的恩賜,在此生,到永世.

Duck Arpeggio

Image
今提前紀念行憲。這家的聖誕裝飾走極簡風,於是我們配合了單一旋律,僅協奏四種D大調琵音-- D uck Arpeggio。

讚歌

Image
  202412/20今天音樂會的選曲全是有關耶誕, 三位音樂家活潑地帶動雪國節日氣氛。 之後,照例去參加布斐大合唱練習,這家的場地佈置得很有fu,我們唱得也很給力!  

2024/12/19 油畫 ( 咩 Merry Christmas!)

Image
晌午在何處歇臥? 小小的夢裡,小小的死亡, 往裡或向外, 倒數光陰或光明? 每一寸的游移, 不是遊戲。

節慶

Image
趕在撤展前去了士林官邸看菊花。依然朵朵肥頭大耳,也不知怎麽可以養得這麽壯?花本身夠美了,但造景實在過度。自然材質的還好,那堆塑料動物就真的很😒。我只拍了一張照片,就這隻孔雀最好看。                                                         故宮裡的擺設,品味不錯。

2024/12/14兩場表演

Image
 (下午)城市舞台 大型新編京劇《知己》改編自北京人藝一級編劇家郭啟宏同名話劇原著,是李寶春首度嘗試以京崑合鳴形式編創的作品,2013年首演於台北【新舞台】,爾後在兩岸巡迴熱演二十餘場,獲得廣泛的討論和肯定。為了凸顯戲曲演出效果,以崑曲水磨調描摹顧貞觀儒生的耿介正直;以皮黃的渲染力表現吳兆騫孤傲與卑懦的反差,藉由不同劇種的表演技法來區隔人物性格及其轉變。--(文宣) -------------- 英文標題中的 Neo-Classics 新古典,就已道出難處。能流傳下來的古典戲曲,莫不經過千錘百煉,很少新劇能青出於藍。這齣戲亦不例外。 寧古塔的群舞太過「樣板」,那帖 投影的 長信,書法筆跡實有虧江南才子的美名。 全劇中我最欣賞的是飾演納蘭明珠的 楊燕毅, 其老生唱腔 爐火純青,質感 厚重;兩位知己斷交時的二重唱,真情流露,堪稱全劇的最亮點。 (晚上) 中正紀念堂露天交響派對 , 主題是“黑潮”,原以為會滿載政治訴求,天冷,本來不想去聽。還好被先生拖了去,除了某年輕女歌手唱的台語自創曲,把場子頓時冷到最高點,其他都還不錯聽,我還跟著唱了幾首呢,頗盡興。 其中最讓我驚艷的是蕭煌奇,他簡直全身都是共鳴箱,現場歌聲極具穿透力,飆高音仍游刃有餘,嗓音好極了!我和先生都認為他的聲音可說是全台灣流行歌手中最棒的,沒有之二。

我愛李子柒

Image
  (留言記錄) 「計劃對撞變化」 - 金大俠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金老師可真是絞盡腦汁編教材啊,好難啊!那段“ We Do Chicken Right!”很好笑! 自從網路媒體風行,老師愈來愈難當,也不能怪學生要“請假”,他們時刻分秒都在受外界的龐大資訊刺激,根本無法靜下心學習目前看似”不實用“的中文。 想到”李子柒“,我非常喜歡這位超級中國網紅,或許拿她的視頻來”教學“,可讓這些學生暫時脫離學業,同儕,家庭...的壓力。影音裏幾無中文對話,這部份就有老師來解釋,他們可自由評論,表達力與詞彙漸漸就多了。也可讓他們見識一下,高檔的中國之美。

Good!

Image
                 今早 狀態不錯,拍一下:) 牆都掛滿了畫,快完成的新畫作要掛哪兒呢? 以後不准畫太快了,聽到沒,親愛的我。

華麗

Image
 2024/12/8 今到內湖戲曲學院看京劇,選段六齣戲,意猶未盡。在這個美學疲憊的時代,在這個對中國敵意益增的小島,看到這群青年藝術家功力了得的表演,感動,敬佩之外,還有點心疼。 京劇可說是人類戲劇表現最困難的藝術型式了,演員得下多大苦功,流多少汗與淚,才能掌握如此高階之美? 魏伯丞是我們最喜歡看的武生,他個頭不高,武功高强。先生有次下了戲特別上前誇他,他謙虛地答道:「人長的不帥,就要更努力。」 從此我變成他的鐵粉。                                         

陶醉

Image
  2024/12/6  一把吉他,一個手風琴,今天這簡單的二重奏,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Roberto Zayas 和李承宗,這兩位音樂家用靈魂彈撥人世的迷離,歡愉裡透著蒼涼。一曲歌畢,我忘情地起立鼓掌。誠如談吐不俗的李承宗所言:幸好有藝術,可讓我們脫離這討厭的世界。 (還好,也有美食:)感謝神豐厚的賞賜!

瓊瑤之死

  她用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假象人生,看似豐富卻是絕對虛空,再多的財與才,也無能彌補內心的黑洞。 過度“自愛”的人,總以為世界繞著他轉,不斷追索,如陀螺自旋,精疲力盡方休。情愛,不過是以他人之情,來證自愛的方式之一。 過於屬世之人,尤其是為盛名所累的富人,念力糾纏更甚。這類人為了維持“不墜”,在人前更得賣力演出。自以為石破天驚或人間清醒之舉,不過是飾智以驚愚,最終自我消耗殆盡,徹底毀滅。 ------------- 86歲瓊瑤選擇輕生,遺言中有句「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死者為大,不忍苛責,但這瓊瑤式最後示範的潛台詞,希望不會是:年老的你們可以輕易放棄生命了。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艱難,挑戰最大的莫過於老年了。這時期面對的是身體走下坡,雪上加霜的可能是資源或親情的流失,這階段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自我提振,不能讓心智往下滑。 瓊瑤女士各方面條件均優,連她都這麽輕易就“想得開”,那置一般老人於何地?希望媒體勿跟著美化這類死亡方式,她一點兒也不勇敢。 時光繼續流變。花謝花開,月缺月圓,而人卻無法再回到從前。「你的世界裡如果已經沒有青春的歡樂和完美愛情的幻夢,難道你就允許被任何卑俗的事所羈絆嗎?青春已去過,每一件前景都是愈來愈悲傷,我必須往裡,或往上看才行。」喬治.桑塔雅納(George Santayana) 這位美國當代的思想家,給了追求愛情幻影,如夸父追日的人們,一條可能的出路。這應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此段摘自我2008年的一篇散文) 青春雖美,短暫中卻帶著混濁,在經歷了時間之光的洗禮後,在荷爾蒙退潮後,腦殼裡的智性,也跟著清澈了。 老,真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恩典,神為我們設計了這個階段,讓我們更容易走近祂,更容易像祂: 純淨,天真 。 願所有的“老朋友”,都能珍惜這段人生最重要,最關鍵的寶貴時光。且讓往事隨風,迎著標竿,穩穩地走! ------------- (回應) 1.  失智可怕,照顧者痛苦,當神智清楚時,真的就得預先安排後事。瓊瑤預先佈署沒錯,而是執行的時機與方式不對。 有些失智者是逐漸退化,何時該自我了斷或被放棄,這個”時點階段“很難界定。怕就是無辜老人,明明還可以活得不錯,不過是記憶力退化,卻”被自殺“了。 社會從”楢山節考“式的殘蠻,好不容易進化到”安寧護養“,難保一夕之間,老人重被打入地獄。 2.  一直想到霍金,他才是生命...
Image
  2024/12/1 到戲曲學院看“大嘉興府”,三個小時扎扎實實的武戲,辛苦了眾綠林好漢!

倫敦公寓私房照

Image
  (Bordeaux France) 這張照片攝於倫敦 Emperor‘s Gate的一家帶小廚房的公寓,非B&B。我們壯遊歐洲時期以此為中心站。地點好,有專人清潔管理,安全性高,長住更有優惠。兩人正在做”菜盒子“,他用紅酒瓶當擀麵杖! 我想用的不是法國酒鄉波爾多Bordeaux的瓶子...

(今日留言記錄)

Image
  我也喜歡Van Gogh,除了梵谷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也收藏不少梵谷作品。這是1990的特展簡介,我一直沒丟,夾在梵谷畫冊裏。 逛過無數博物館/美術館,除了買的畫冊,這張簡介可能是唯一的紀念品了。 (今日留言記錄) 又見常玉 - 刁卿蕙 - udn部落格 梵谷的展無論在哪兒展,總是人山人海,我也專程去看過荷蘭的梵谷美術館。他的畫風成功聯結到其悲劇人生,激發無限想念。 在我的小說《天才的印記-常玉外傳》裏的第二男主角,是位猶裔音樂家,對他愛護有加,其家族便與梵谷有關,確有其人其事。 常玉的生平比梵谷精彩太多了,但他的畫過於高冷,不太能激動一般人。有人甚至說他的女體畫“低俗”, 這多少也反應了觀畫者的程度吧? 那時期有不少同為留法的中日畫家,我在書中藉一位畫商之口,作出了評論:那些人的畫跟常玉的一比,都成了俗品。 常玉長期被低估了。很遺憾,他被藝圈炒作成功,卻在世界當代藝術史,仍尚未具該有的地位。他被稱“東方的莫迪里亞尼“,”東方得馬蒂斯“,在我看來是種貶抑。我的書,多少是在企圖為其“翻案”。 刁卿蕙  於  2024 / 12 / 02   08 : 14 回覆